当前位置:首页>>企业文化

莫让灵魂负重前行

文章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
2022-06-23
字体:【】 【打印颜色:

作为一本以刻画人物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集,《皮囊》一书用一篇篇小故事照亮了一个个与作者蔡崇达有关的人、有缘的人,包括“狠心”的阿太、坚强的母亲、病重的父亲、镇上被误解的“传说”——张美丽、孤僻阿小与香港阿小、天才文展……从作者平实但却有温度的文字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真实的人物,他们有各自的性格和人生故事,他们有坚持、有理想、有情感,也有固执、有不堪、有遗憾。正是存在这种正反面的对比与衬托,每个人物才如此有血有肉、真实而又立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可以从他们的身上发现,那些隐藏在“皮囊”之下的、珍贵的、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东西。

作者虽然以“皮囊”为书名,但其寓意是在强调与“皮囊”这个外在躯体相对应的内在精神。每个人对于“皮囊”的理解不同,也有着支撑起“皮囊”不一样的内在精神。

文中阿太是一个看似“狠心”的人。女儿去世后不动声色,把儿子扔进水里教他游泳,儿子好几次差点淹死,但她却说“皮囊是好好用的,而不是用来伺候的”。父亲中风后,母亲坚持要自己建一栋四层房子,尽管儿子需要上大学的学费、女儿需要嫁妆、家里面临即使房子建成不久也可能面临被拆迁的风险,但在母亲看来,这是在为父亲完成他一生的夙愿——拥有一栋自己的家的房子,这是对父亲最深沉的爱。阿太和母亲虽都是女性,但却是柔中带刚,比起外表的皮囊,她们更看重内心的坚守,就像母亲所说的:“人活着就是靠一口气,我不能让别人看不起我们,可怜我们”。

在现实生活面前,那些曾经的热情与理想可能不堪一击,成为永远无法弥补和挽回的遗憾。阿太父亲的遗憾是在“皮囊”突然病倒后没能恢复身体,但却一心想重新做回家里的顶梁柱、重新和家人度过美好的时光,所以他在病初时常发脾气、甚至丧失了希望;文展的遗憾是在天才的“皮囊”下,虽然有着远大抱负和对未来的希望,但是也有着因兔唇和贫寒的家境而被人嘲笑的恐惧、紧张与害怕,最后只能在小镇里一般的职位上工作。面对这些“皮囊”之外的遗憾,他们只能渐渐接受现实,但是“皮囊”之下的愤怒与不甘是真实的,是无法回避和隐藏的。

人虽有异,但本质相通,我们在书中读到的人物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缩影呢?如果用心体会,便能从人性中相通的部分读出彼此、看见彼此,最后印照出彼此。杨绛曾说过:“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书中的人物大多结局并不完美,但这正是现实生活与童话世界的区别之处,我们只有用力且认真地生活过,才能真正理解书中每个人的选择与坚持。

这本书中没有任何奇迹与幸运,也从未许诺或弘扬什么,只是在字里行间默默诉说着人们的欲望与梦想、倾听着人们的愤怒与挣扎、召唤着人们的斗争与意志。“皮囊”终究是我们在人世间存活过的证据,我们尽管想要逃离,却又离不开它。我们生活在“皮囊”里,活的是一口气,为的是活成自己认为对的样子、活成未来向往的样子。但是“皮囊”会无力、气会尽,自己的坚持可能在别人眼里只是一种“堂吉诃德”式的不合时宜,我们对未来的向往可能有一天也会被生活所击垮,但是,这不正是现实的生活吗?只有认清了生活的本来面目,才能真正认真地去生活,温柔地去爱,直到有一天发现,这个世界总会有值得我们期待的东西。

作者在书的封面写了这样一句话:“这些刻在骨头里的故事,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如何面对生命的外在与内在、如何正视现实生活,或许这就是那些需要我们用一生去上下求索的事情吧。

版权所有: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 2007年-2020年  京ICP备0501758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300101号  隐私与安全  法律声明  
运维单位: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   我来纠错    投资者   求职者   传媒者   同业者   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