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的美,是一种壮阔、浩瀚的美,是那一棵棵手臂伸向天空、根系牢牢扎进沙土的树木,是那干涸皲裂的盐碱地和望不到边际的空旷。身处华北平原的我们,很难通过想象去描绘出沙漠的景象,在我们的印象中,那里应该是个漫天黄沙、人烟稀少的不毛之地。可是,有人却告诉我,他在那里“守护”了三年,他喜欢那里。
他说,那里是一个叫“腾格里”的地方,那里并非想象中的寸草不生。盐碱地上,有一种挣扎着、拼搏着开出美丽芬芳的小紫花。虽然不像湿润多雨地区的花朵那样娇艳欲滴,但远远望过去片片顽强屹立的小紫花,也是美丽极了,而且无论风沙多大都不能把这些看似柔弱的植物吹走。他说,许多和他一样的建设者就像一株株扎根在那里的小紫花,用顽强的生命力抒写属于建设者的荒漠诗篇。
他说,那里没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景象,更多的只是永不停息、漫天飞扬的风沙。在那里的三年,建设者们常挂在嘴边的玩笑话就是“这里的风也没啥,一年也就刮一次,一次也就刮一年。”可就是在这个风沙漫天的地方,无数建设者带着被风吹得干裂的脸和满身沙土,无数次地逆风而上、迎风踏步,为这片土地送去了发展的希望。
他说,探索节目看多了的我们一定会觉得那里应该是常年干热的,其实不然。那里的冬天来得更早,寒冷也更刺骨,再加上那里和家乡完全不同的日出、日落时间,在那里生活三年后容易让人产生恍如隔世的感觉。可是他又说,不知是何缘故,还是怀念那里的一切,想念那里的人,要是还有建设的机会,还是愿意回到那里去,可能真的是吃沙子吃上瘾了。
他还说,太阳落土时,远处偶尔路过几个骑着自行车的建设者,映在夕阳下的剪影很美,那画面不仅美在我们眼里,更在心灵。他们放下儿女情长,放下身为父母、子女的牵挂,驰骋在沙海之巅,奔波于盐碱之地,在大风中搏击,在黄沙中挺拔。他们有比磐石更坚毅的心,有比蒲苇更柔韧的劲,有狂野不羁的身姿,有意气风发的洒脱矫健,心怀豪情地游弋于天南地北。
大地苍茫辽阔,处处皆是建设者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