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机器仿佛运转得越来越快,就在这种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因为不注重心态上的调整,很多人都面临着疾病和亚健康的困扰。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病从口入”的医学常识,而“病由心生”的道理也应该引起和得到人们的重视。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曾提出过养生这个说法,其表述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其中的“和喜怒而安居处”讲的就是保持平稳心态,并以此作为养生的重要方式之一。正如书中记载的,一个人生气发怒伤心等心理反应都会影响身体器官的正常功能。
当然“病由心生”并不是指一个人的心脏问题,这里的“心”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当一个人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平稳情绪时,自己做事也就会感到轻松,会大大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当一个人处于不良的心理状态,生活和工作往往也会一团糟,甚至引起神经活动机能失调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不仅如此,一个人的情绪是否稳定也和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情绪不稳定可以引发许多疾病的滋生,除此之外,情绪与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新陈代谢等功能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当一个人生气时,植物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就会极度兴奋,就会大量释放肾上腺素而引起血压急速升高、心跳加快,遇到这种情况,本身就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的人就容易导致动脉强烈收缩,就可能引起心肌梗塞或者脑血管破裂,这样就有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很明显,情绪上的不稳定或者反差很大的情绪波动都会引起身体不适引发或加重某些疾病。
现代人都知道健康最重要。即使人们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每天锻炼运动、吃营养丰富的食物,但由于执着于各自的事业目标和性格脾气的差异,还是不能有效做到稳定自己的情绪和心态。要知道情绪释放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例如心理因素、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物质条件等,一旦消极情绪占据上风,就会降低人体的抵抗能力,削弱人体的生理机能,最终导致疾病缠身。
马克思曾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所以,平常生活中,不要忽视“病由心生”这样的一个常识,正所谓“笑一笑十年少”,放宽心态稳定情绪适当给自己减压,这样既有助于生活和工作,也是对生命的珍爱。
面对当下还在持续的新冠疫情,保持良好心态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也希望通过这场疫情,让我们从浮躁中静下来,明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道理,了解关于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些基本防护技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通透坦然。一场疫情也是一场生命至上的总结会,只要人们学会积极思考,正面应对疫情,并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带着信心和勇气穿越灾难,幸福依然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