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
—— 建筑大师贝聿铭
时代更迭,思想更新。时代的发展让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而对建筑行业来说,参悟“美丽”“和谐共生”这两个词的含义,是建筑人全新的时代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入新时代,公司也适应性提出了“追求新时代的城市理念”的发展理念,这也让我们一线的建筑从业者对建筑行业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何为“美”和“和谐共生”?建筑大师贝聿铭一生建筑作品无数,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到北京的香山饭店,设计的经典作品不胜枚举。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他设计建造的苏州博物馆,这是他以自己对江南建筑特点、当地人文景观和社会现实的独特理解,建成的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又不失美感的现代建筑作品,可谓是享誉中国建筑界。就好比想要做一顿上好的席面,绝不是把食物放进锅内简单煎炒那么简单,而要懂得食材搭配、拿捏火候、出锅摆盘等基本知识,这离不开对一个“美”字的独特理解;而食物的相生相克、营养均衡等知识,也离不开对“和谐共生”的精准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所谓色香味俱全的满意菜肴。同理,想要建起一幢充满美感的建筑,也绝不只是把水泥倒在地基上、钢筋插在水泥上这么简单。干一行要爱一行,更要理解和领悟这一行。
最近我在读《世界现代建筑史》,作者是一位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从事设计和教学的学者,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们了解了19至20世纪的世界建筑发展历史,也让我们看到了21世纪以来不同建筑作品和建筑大师们对建筑的独特理解。于是,我想起了前段时间上演的纪录片《大国工匠》里的片段。片中的大国工匠与书中的建筑大师们虽然归属不同的业务领域,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和磨砺,“匠人”二字在我的脑海里根深蒂固。
新时代新挑战,新发展新机遇,“创新”二字引领时代发展。设计师设计出总的蓝图,建筑人则把蓝图用钢筋水泥绘制在现实之中。理论知识让我们轻松掌握各种基本操作,实践经验给我们判断施工正误的底气,工匠精神则使我们专注于每一次的精准测量。除此之外,跟上时代的特征和节奏,也是建筑者们必须把握的内容。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再也不满足于过去衣能遮体、食能果腹的简单要求,而是追求更为美好、更高层次的生活品质,而随着时代发展所升级迭代的需求和特征也必然会映射到包括建筑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要求我们及时调整发展理念、更好迎合市场需求。
巴拉干曾说过:“美在于自然景观与艺术表现的结合。”我们身处城市之中,每一座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都离不开建筑人洒下的汗水,而新时代对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在我看来,新的城市建筑发展理念就是“安全、美观、新颖、精致”。安全在于我们选材考究、测量建造严密精准,这既是对居住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美观在于我们融合美学精神,充分考虑和满足现代人对建筑内外观的美好追求;新颖在于“创新”成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理念,要求我们把科技和智慧不断融入建筑之中,实现建筑品质的科技化提升;精致则在于工匠精神,无论是地基、墙角粘合处,还是通风采光等各个细节,都需要以精益求精的专注去构建和雕琢。
建筑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品,也是融合美与智慧的艺术品,世世代代的建筑人都在用自己的毕生实践匠心构筑着一批又一批的建筑精品。而作为新一代建筑人,我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跟紧时代节奏,以古之学,建今之业,秉持匠人之心,筑造中国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