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企业文化

一名年轻科技人员的创新之旅

——记自贡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新宇
文章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
2018-10-11
字体:【】 【打印颜色:

杨新宇,中共党员,是自硬公司的一名“80后”技术专家,从参加工作以来,致力于重点产品开发,提升产品品质,获得国家专利1项。最近,他荣获自贡市“五一劳动奖章”。

学以致用

2007年7月,杨新宇从合肥工业大学毕业,怀揣施展才华的梦想来到自硬公司刀片分厂。从学校到公司是一个新的开始和体验,生产现场和想象的差之甚远,每天都是轰隆的机器声和一碰就能让手和衣服漆黑的粉末。面对艰苦的环境,很多人打了退堂鼓,“和我一起到公司的大学生都走了”,杨新宇告诉我们。然而从实习开始,他就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从配料到烧结再到压制,总是对设备和产品琢磨不停。工作当中遇到问题及时请教、讨论研究,或者翻阅资料。“小杨在工作中不懂的地方就问,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很强 ”,分厂的老师傅这样评价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遇到的每一个技术难题,杨新宇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首先从如何操作学起,到如何收集数据,再到成果转化,力求学以致用。他在多年的研发工作中,养成了每天看书,上网查看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的习惯。办公室不大的桌子上摆放着《刀具工程师手册》《硬质合金原理》等专业书籍。用他的话说:“每次看书都有不同的启发”。不到11年的时间,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历练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专家。

创新开发

随着接触的业务和工作量逐渐增多,杨新宇逐渐体会到技术的重要性。在他看来,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金属锯片刀主要用于切割金属柱材、管道和轨梁等,用户涵盖全国主要钢铁企业。“早些时候,广阔的锯片刀市场我们公司却一片都没有”,包装组组长何静回忆道。2016年,分厂决定由杨新宇负责对这个领域重点开发。作为公司的一个新应用领域,没有研究标准和范本,工艺也尚不成熟,做开创性研究的难度相当大。“虽然我们起步比别人晚,但走起路来却不能比别人慢”,杨新宇暗下决心。他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国内外高水平的样品进行研究,针对客户的需求仔细分析,查阅最新的科学期刊。“那段时间不知配了多少料,加了多少班,为的就是能够早日将锯片刀这种新产品实现零突破”。项目组的同事说,“杨新宇每天在实验室确定产品基础数据后,只要一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案,马上就会动手去做,不论是下班还是假日”。每次研发中遇到问题,他总会第一时间到现场调查,无论多晚,多累,他从未懈怠过。他通过反复对比,用自己的执着和毅力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半年多不懈努力,他和同事成功开发了加工钢管等3种锯片刀牌号,获得用户的青睐,打破了该市场被同行垄断的格局。2017年,刀片分厂金属锯片刀销量登上了百万级(片数)。

责任担当

“作为一名党员,要沉心做事,敢于担当,还要敢于向前冲”,杨新宇如是说,更是这样做的。他非常珍惜每一个客户,每一份订单。一旦客户答应试一试公司的产品,他就带领团队,下足功夫,把这个产品做到行业最好。

“产品研发很难,不断提高研发产品的品质更难”,杨新宇说。“为了得到用户的认可,最终形成持续稳定的销量,他付出的艰辛和汗水特别多”,同事介绍说。

2016年9月,秋老虎依然发着威。为了提高梳刀产品的使用性能和成本控制能力,每天早上8点,他都会准时来到实验室进行多组实验。从WC、添加剂的选择及制料的过程,每一步都全程操作;每一次试烧结果,他都第一时间关注;即使节假日,他也会蹲守现场,测数据,调方案,找原因。那个月,杨新宇累计配料达80余桶,有时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你一个产品工程师这样做不累吗?”回到家里爱人心疼地说。“累!自己动手操作,我才能获得第一手数据”。杨新宇用锲而不舍的努力,破解了加工高强度钢刀尖塑性变形的技术问题,产品使用寿命超过竞争对手1倍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使用结果,客户表示“非常满意”。2017年,刀片分厂梳刀系列产品增幅达400%。

2017年12月,杨新宇被聘为公司技术专家,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新的研发项目也开始,工作正在有序地开展。他说:“成绩属于过去,精彩属于未来。我将以百倍热情迎接新的挑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中钨高新 肖慈敏)

版权所有: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 2007年-2020年  京ICP备0501758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300101号  隐私与安全  法律声明  
运维单位: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   我来纠错    投资者   求职者   传媒者   同业者   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