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企业文化

邯邢故事

――写在邯邢矿业成立六十周年之际
文章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2011-07-01
字体:【】 【打印颜色:
故事不是历史,历史却都是故事。

2011年7月1日,是邯邢矿业60周岁的生日。60年来,一代代邯邢人远离喧嚣,坚守矿山,创造并延续着接力前行、不懈登攀的自强故事。驻足甲子轮回的时光节点,我们撷取三组阿拉伯数字,并讲述数字背后的历史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您或许能够探寻到邯邢矿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逻辑。

“7斤小米”的故事

“7斤小米”的故事发生在磁山。而如果想讲清楚“7斤小米”,必须先讲“一驾马车”;而要讲“一驾马车”,则还必须从一位转业军人说起。

这位转业军人叫曹耀宗,1951年3月,他受组织委派,赶着一驾马车来到磁山筹办铁矿。刚到磁山时,他们将侵略者丢下的矿石收集起来,用马车送到车站,换得18亿旧币,只相当于1955年发行的新人民币18万元。1951年7月1日,河北省工业厅批准磁山铁矿成立。当时工人是自带扁担、大筐、撬棍等工具,而且不发工资,每天只发七斤小米。“一驾马车起家、七斤小米办矿”成为矿山先辈白手起家、自力更生的真实写照。

1953年,磁山铁矿以成本低、效率高、出矿多的突出业绩,成为中国50年代中小型露天矿山的样板。1960年5月1日,毛主席在参观河北省工业技术成果展览时,专门在磁山铁矿展区听取了技术人员的介绍。1961年7月5日,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专程到磁山铁矿,摄制了《矿山滑溜运输》电教片,向全国推广磁山技术创新的成果。

1983年,磁山铁矿采完闭坑。如今,磁山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矿山前辈的文化奠基锻造了邯邢人不等、不靠、不要,自强不息、顾全大局的文化品格。

“260”的故事

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邯邢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再难还能难过“260”吗?在外人看来,邯邢人太牛气。其实他们不知道,在“260”的背后,邯邢人度过了怎样的艰辛,又经历了怎样的精神洗礼。

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原本就是微利行业的采选业,又遭遇了钢铁市场持续多年的低迷,邯邢局一时陷入从未有过的困顿。最困难时,职工每个月仅有260元钱的工资维持生活。

260元!对现在的我们来说,也许仅仅是一条领带,一双皮鞋。而在十几年前,却是邯邢人一个月的全部生活。很多职工从老家扛回米面,自己做饭,节约用度。在这样的困难情况下,职工无一人离企业而去,他们在坚守岗位的同时,也坚守着一份希望。

希望在坚守和坚持中一天天变为现实。

1997年4月8日,经过艰辛的努力,北洺河铁矿作为我国“九五”期间唯一一个矿山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而就在北洺河如火如荼建设当中,因冶金部被撤销,其负责筹措的资金突然中断,造成了2.2个亿的资金缺口。干部职工紧勒腰带,支援着北洺河铁矿的建设。

在干部职工的期盼之中,北洺河铁矿五年建成,并在此后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实现了从试生产到投产、达产、超产的完美跨越,其投资不超概算,建设不超工期,创造了共和国建矿史上的奇迹。

北洺河达产之日,正值我国钢铁市场上扬之时,邯邢局抢抓机遇,加快生产,经营效益大幅攀升。如今,“260”这个曾经让人心酸的数字,已经成为邯邢矿业的一笔财富、一种精神和品格的见证,更是邯邢人为之骄傲一生的记忆。

“750”的故事

今年5月份,我到皖西采访时,中途到与“750”工业园区一路之隔的小超市买东西。超市很整洁,服务人员态度也很好。

我随便说了一句:“你们的服务这么好,一定能做大。”
一名服务员羡慕地说:“再大也大不过五矿呀!”

我心中惊喜,却故作平静:“周边那么多大企业,你怎么知道五矿最大?”她手指工业园区,说:“你看,只有五矿能干成!”

如今在皖西百姓的心里,中国五矿是当地最大的企业,“750”则是她最亮的品牌。他们只知道,邯邢矿业用三年的时间建成了一个名叫“750”的工程,但并不知道,“750”的故事,还得从七年前的那个夏天讲起。

2004年9月18日,中国五矿与邯邢局实现“强强联合”。五矿的战略引领和高端信息平台的有力支撑,更加坚定了邯邢实施“以矿为主”发展战略的决心和信心。在这以后的日子里,从河北南部到安徽西部,从山东中部到辽宁东部,再到遥远的非洲大陆,邯邢矿业开发了7座新矿山。
“750”这一称谓就产生于这一时期。

2006年6月,随着对诺普矿业的全资收购,将与之比邻而居的李楼铁矿联合开发,以优化建设资源配置,实现规模效益,成为“750”的灵感源泉和构想初衷。“750”是年产铁矿石数量达到750万吨的产能规模的简称,而一次性建成如此规模的特大型铁矿山业内罕见,国内首创。复杂的地质结构,镜、磁两种资源的联采联选,国际上尚无先例。
三年里,新一代创业者们为了企业这个“大家”,像前辈一样,抛妻别子、背井离乡,用短短三年的时间,向集团公司、向邯邢父老,兑现了自己掷地有声的诺言。

就在这篇稿子收笔之际,我参加了一个技术会议,会上宣布了“750”即将试生产的消息。听到这样的好消息,本应该欢呼雀跃的,可是公司高层却说:“如果再建一次‘750’,我们一定会建得更快、更好、更省!”这是邯邢人的清醒、这是邯邢人的追求,这就是邯邢矿业得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逻辑起点。
 
                                                            邯邢矿业 李先科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 2007年-2020年  京ICP备0501758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300101号  隐私与安全  法律声明  
运维单位: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   我来纠错    投资者   求职者   传媒者   同业者   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