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湖南有色发布日期:2025-04-29
生产线上的“攻坚者”
在电解厂,陆珍松每天坚守在现场进行生产协调和工作调度,及时掌握一线真实的生产数据,他同出装槽班全体人员共同探索出“槽面精细化管理操作法”,严格液位控制,确保液位精准到“窗口下25-30mm”;他严格把关阴极板二次清洗流程,并在“二周期六天时”增加一次对上沿粒子的清理作业,大幅减少上沿粒子对表面质量的影响;他坚守换装作业现场,监督对槽内不合格阴极板的剔除,针对间距调整不好的,及时进行纠偏。
在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2020至2024年的关键数据:阴极铜电流效率从98.49%跃升至98.87%,A级铜品级率突破99.13%,均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阴极铜产量从11.49万吨增至12.92万吨,即使遭遇大修,产量仍逆势上扬,成为支撑公司年度利润破亿的“硬核力量”。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他扎根现场的1000多个日夜,是“把每个细节做到极致”的匠人追求。
项目建设的“突击者”
2024年10月,中国五矿重点管控项目电解挖潜改造提升项目建成。为保障该项目投产一次性成功,陆珍松迎来职业生涯最严峻的挑战。从9月开始,他开启“57天无休”模式:在10260块阴极板装槽现场,51岁的他挺身而出,带头抬板、装板、校板,每天弯腰数千次,工装裤上的腰带都磨掉了皮。功夫不负有心人,180槽阴极板装槽任务如期完成,并对H12、H34成功通电调试。
10月31日,当第一批合格阴极铜下线时,他布满老茧的手掌上又添了几道血泡。新系统投产即达产、超产,月产量从3308吨飙升至4656吨,为公司产能增幅、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作出了重要贡献。
岗位创新的“引领者”
陆珍松立足岗位持续创新,多项提案落地后成效显著。2023年,其《对新净液硫酸铜下料原管道增加防护罩》提案获公司创新提案一等奖,通过增设防护罩,有效解决硫酸铜外溢问题,改善现场卫生、减轻员工负担,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
2024年12月,他主导设计的《预处理回转窑窑尾烟气罩改造》方案在回转窑大修中实施,攻克烟气逸散难题,助力公司在当年环保信用评级中首获“诚信企业(绿牌)”。此外,他深度参与《提升阳极系统作业效率》和《槽面单双极出装模式调整》项目,分别于2023年、2024年获公司全员创新成果一等奖、三等奖,有效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安全环保的“守护者”
陆珍松通过自学考取了注册安全工程师,他的“安全经”同样让人信服:积极组织班组员工辨识194项危险源,开展现场处置应急演练和各类专项应急演练,有效提高员工的应急能力,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他严格执行作业票审批制度,时刻在现场进行安全监管,保障有限空间、高处作业、动火作业安全,使电解厂安全环保得以长周期稳定运行,2021年荣获湖南有色HSE先进单位称号。
电解挖潜改造提升项目建设期间,他用“5+2”“白加黑”的巡查守住零事故底线,确保安全、进度、质量可控。4月预制柱吊装时,他严格检查吊装设备,保障施工安全;9月攻坚期,面对高危作业,他与施工队同进同出,及时制止习惯性违章并进行安全教育。国庆期间,他放弃休假全程驻守高风险的脚手架拆除现场,最终项目于10月8日主体工程安全竣工,比原计划提前63天,彰显了五矿新速度。
环保工作责任重大,陆珍松每日排查隐患,强化固废管理,杜绝跑冒滴漏。2024年中央环保督察组督察期间,公司在多次突击检查中经受住了重重考验,获得中央环保督察组的高度认可,为绿色冶炼作出了积极贡献。
疫情战线的“逆行者”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陆珍松多次逆行冲锋,带领电解厂全体员工齐心抗疫。他每日背着40斤重的消杀喷雾器走遍每个班组,及时把防疫物资发放到每位员工手中,督促大家按时检测体温、接种疫苗,用“硬汉式”守护换得电解厂全员“零感染”,保障了生产安全有序推进,公司效益未受疫情冲击,向组织交出了一份圆满答卷。
从井下巷道到电解槽面,变的是工作场景,不变的是扎根一线的初心。陆珍松用30年时光诠释着“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铜业匠人”风采,他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着产业工人最朴实的坚守——用双手打磨工艺、用匠心守护质量、用担当书写忠诚。这,正是新时代劳动者最美的模样。